黄福军:祖父母抚养“孙女”是否属于无因管理

1580人浏览 / 0人评论

         黄福军:祖父母抚养“孙女”是否属于无因管理
 

  [案情]

  高某与刘某系夫妻,婚后夫妻感情一直不好。高某违反夫妻忠实义务,与婚外异性发生关系并怀孕,后生育一女孩刘某某。刘某某出生后主要由刘某父母(以下称刘氏夫妇)代为抚养。后高某与刘某离婚,离婚后女孩刘某某随高某共同生活,现刘氏夫妇以无因管理为由起诉高某及刘某,要求他们支付抚养教育小孩刘某某的必要抚育费用。

  [分歧]

  对于该纠纷的处理有二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刘氏夫妇虽与刘某某不存在血缘关系,但刘氏夫妇当时抚养刘某某是以祖父母身份自愿进行的,其主动抚养刘某某是代当时有抚养义务的刘某进行的,符合中国的传统;虽然其抚养刘某某花费了相应的费用,但其相应地获得了“祖父母”亲权权益,二者是有相应对价的,应驳回刘氏夫妇的诉请。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高某、刘某有监护能力且负有抚养义务的情况下,刘氏夫妇作为刘某某的“祖父母”无抚养孙女的义务,刘氏夫妇与高某、刘某之间构成无因管理之债。虽然刘某事实上并无抚养义务,但该无因管理之债的发生在高某与刘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仍应共同对刘氏夫妇抚养刘某某所产生的必要费用以予补偿。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简析如下:

  无因管理作为债的一种发生根据,是指没有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法律事实。无因管理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2、有为他人利益而管理的意思;3、管理他人事务。

  刘氏夫妇代为抚养教育刘某某是否构成无因管理,就看其行为是否符合以上三个条件。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应对未成年履行抚养教育义务。祖父母只有在未成年人无父母或父母均无监护能力而自身又有能力履行监护职责情况下,才对未成年人有相应的抚养教育义务。在高某、刘某均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刘氏夫妇以刘某某之祖父母的名义代为抚养,在无抚养教育义务情况下对刘某某进行抚养教育,符合无因管理之“无法定或约定义务”之要件。

  无因管理以为他人利益而管理为要件,但并不要求管理人必须有为他人利益的明确表示,也不要求管理人有专为他人谋利益的目的,只要管理人的管理在客观上确实避免了他人利益的损失或者为他人带来了利益,主观上不是纯“利己”行为,就可以构成无因管理。刘氏夫妇以为自己是刘某某之祖父母而依乡间民俗代高某、刘某履行看管照顾之职责,虽有部分私心,但其为高某、刘某利益着想之意思显而易见,符合无因管理“为他人利益而管理”的要件。

  对于管理他人事务的范围,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一般认为,管理人所管理的事务可为关乎生活利益的一切事项,可以是有关财产性的,也可以是非财产性的,管理内容可以是事实行为,也可以是法律行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管理人可以自己的名义,也可以本人的名义。但一般认为,对下列事物的管理一般不发生无因管理:(1)违法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2)不足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纯粹道义上的、宗教上的或者其他一般性的生活事物;(3)单纯的不作为行为;(4)依照法律规定必须由本人实施或者须经本人授权才能实施的行为。刘氏夫妇代为抚养照顾女孩刘某某行为,既不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德,也非单纯的不作为行为;其基于祖父母与孙女之关系而代为照顾、抚养刘某某虽有一定的人伦道德成分,但却涉及到人身、财产等法律关系,并非不足以发生法律后果的纯道义行为;现行法律虽明确规定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并规定父母可授权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其立法宗旨在于明确父母的监护职责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不能据此认定抚养照顾未成年人属于“依照法律规定必须由本人实施或者须经本人授权才能实施的行为”而把父母之外的第三人(包括本案中的祖父母)代为抚养照顾未成年人的行为排除在无因管理之外,如若这样,将会使很多被父母疏于抚养照顾的小孩,因父母外的善意第三人顾虑必要经济利益无法得到补偿(做好事不讨好)而得不到善意的“管理”,不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违背了现行立法精神。因此,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照顾和保护行为不应认定为“依照法律规定必须由本人实施或者须经本人授权才能实施的行为”,刘氏夫妇代为抚养刘某某的行为符合“管理他人事务”之要件。

  综上,刘氏夫妇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刘氏夫妇可依无因管理之规定要求受益人返还必要的管理费用。值得注意的是,刘某并非刘某某的亲生父亲,并非无因管理行为的实际受益者,但因无因管理行为系刘氏夫妇为刘某、高某之利益免受损失而发生,且该无因管理行为发生在刘某、高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该无因管理之债应属夫妻之共同债务。对于刘某所受的损失,刘某可以不当得利之诉要求高某补偿其所受损失。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人民法院)

全部评论